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鋼筆筆尖
先來點筆尖基本知識
鋼筆常見的筆幅粗細分類:
- EF尖(Extra Fine 超細 筆畫約0.3mm):適合小字書寫,寫手帳、日記。
- F尖(Fine 細 筆畫約0.5mm):適合一般日用,但需注意歐美與日本F尖粗細差異。
- **M尖(**Medium 中尖 筆畫約0.7mm):略粗,看個人平時寫字喜好,也適合一般日用。
- B尖(Bold 粗尖 筆畫約 1mm):墨水流量大,色彩表現豐富,適合簽名和大字書寫。
不同品牌也有其他各種特殊筆幅或筆尖型態,例如UEF、BB、STUB 、FA、OB、OBB、O3B等等。
鋼筆常見的筆尖材質
不同材質的筆尖提供不同的書寫體驗:
- 鋼尖:因為是鋼嘛,一般來說寫感會比較硬,但早期的日本鋼尖也是有軟彈到可以劈腿的喔。
- 14K(14C)金尖:彈性適中,寫字穩定又帶點變化感,CP值最高
- 18K(18C)金尖:理論上比14K更軟更有彈性,但實際上完全看品牌設計
- 21K金尖:寫樂有,理論上應該又比18K軟,但其實21K筆尖相對來說比較硬
- 鈦金屬筆尖:重量輕,長時間書寫不易疲勞,回饋感獨特
特殊硬度筆尖:
**複寫尖(Manifold):**和當時一般筆尖比較起來硬,專門為了軍方、公務機構需要大量複寫而使用的筆尖。 (西華的勝利尖硬度基本上跟複寫尖差不多,用來複寫據說一次可以複寫五張紙喔!)
鋼筆筆尖小知識:
鋼筆筆尖K金標示方式
K金成分的標示不一定都用大家熟悉的「K」,有時候 14K 會標「585」,18K會標「750」,像是萬寶龍在70/80年代的221/121等系列,貴族早期的筆尖也是直接標示「585」而已。
為什麼筆尖會用到K金材質?
鋼筆發明之前,都是用沾水筆書寫,但沾水筆的筆尖常常鏽蝕,當鋼筆出現的時候,畢竟筆尖沒那麼好換,所以製造商研究材質,發現14K金可以扛得住墨水侵蝕,有彈性而且不易變形,所以就以K金作為筆尖材。
選鋼筆筆尖時要考慮什麼呢
先想想你的使用情境跟習慣吧!
書寫力道:寫字力道大的人適合硬筆尖,寫字輕柔的人可嘗試軟筆尖
想像一下,寫字用力的人用軟筆尖….應該筆尖很快就陣亡了….
推薦幾支書寫筆觸比較硬的老鋼筆:
- 西華勝利尖(凱旋尖)
西華勝利尖是在二戰初期希望盟軍勝利而取名 ”Triumph” 凱旋。當時很特別的圓筒形設計,比一般開放式筆尖更堅固,寫感跟複寫尖差不多,據說可以一次複寫五張複寫紙那麼硬。筆舌的導墨溝更多,讓墨水流動更順暢,在高海拔地區還是能正常書寫。
1942年代 西華Lifetime 14K雙色勝利尖 / Sheaffer Balance Vac-fill 1000 Lifetime Triumph CF nib

1980年代 西華Targa 1006x 配置14K F嵌入勝利尖

複寫尖:1920 – 1950年代,有一種標有「Manifold」的筆尖,是專門給在一些公務、學校、軍隊之類,常有複寫需求的單位使用,筆尖相較於當時的其他鋼筆尖來說特別硬。
Platinum short 300 Iris Manifold 18K M nib 1960/70年代日本白金短鋼筆,18K 複寫尖

- 兜木尖50號
日本手工製尖職人兜木銀次郎的筆尖,店小二總是在店長本貓我耳朵邊叨念,要寫漢字,就是兜木尖50號,和歐規6號尖差不多大小,可說是世間最強漢字尖! 所謂的50號是尺寸號數,辨別兜木尖其中一個方式是看「JIS碼」,也就是用來辨別登錄廠家的「日本工業標準代碼」,兜木尖最常見的的是3233和4266。市場上大部分的50號尖都是編號4266,因為那個期間剛好是昭和四重奏(酒井榮助、土田修一、高橋吉太郎、兜木銀次郎合作的「手作り万年筆」)的銷售高峰期。
14K 兜木50號尖

- 派克51
派克51是在1941年推出,半暗尖的設計和西華凱旋尖一樣屬於筒型尖,比一般開放式的筆尖硬很多,這樣的結構也比較穩固不易錯位,適合搭配球型銥點,可以解決球型銥點一錯位就刮紙的缺點。有國外網站提到派克51的寫感,可是用「如熱刀切奶油般的滑順」來形容,你就知道派克51有多好寫啦!
1940/50年代美製派克51真空 14K XF極細尖 / Parker Vacumatic “51” XF nib

- 寫樂 Pro fit
寫樂 Pro fit 開始以後的筆尖不管是14K還是21都比其他品牌較硬,日本有名的職人品牌都曾經使用寫樂的筆尖,例如 加藤清、大橋堂….
寫樂在銥點打磨技術上展現卓越工藝,打造出多種銥點式樣和尺寸,但寫樂的筆尖和其他品牌同樣筆幅,寫樂普遍寫起來比其他品牌更細一些。寫樂的M尖實際書寫效果相當於萬寶龍的EF或百樂白金的F。
寫樂 Pro fit 14K M尖

- 90年代萬寶龍146雙色14K筆尖
90年代的 萬寶龍146筆尖,類似近代原子筆硬度穩定不容易錯位,寫字比較快的人,也不怕壓筆過度會劈腿。
1990年代後的萬寶龍146 14K雙色M尖

推薦幾支有好寫軟尖的鋼筆:
- 60年代萬寶龍翼型尖
其實60年代前的萬寶龍筆尖都很軟,在40到60年代,萬寶龍採用的翼型尖(Wing nib),尖體比較平,尖片也比較薄,銥點也明顯的比80年代之後的萬寶龍筆尖要長,非常適合表現漢字的撇捺變化,60年代後期推出半暗尖型態翼型尖,防筆尖乾涸的效果更好,日本製尖名家兜木銀次郎就有仿製翼型尖的產品,目前已成為古董鋼筆市場的珍品。
1960年代 萬寶龍 12 Burgundy 18C EF 翼型尖 / Montblanc Meisterstück no.12 Burgundy 18C Wing nib EF

- 百樂Elabo
百樂其實有很多筆的筆尖都很軟,例如Capless、Justus等等,但其中最軟,同時也比較不容易傷筆尖的就是Elabo了。這支筆在歐美很受歡迎,不過在歐美是以「Namiki Flacon」之名銷售。曾經有寫字達人在Youtube上用百樂Elabo寫英文花體字,就知道他多軟了。
百樂Pilot Elabo 金屬桿烤漆 14K SM尖

- Aurora 88系列
店小二說,這裡說的是1950年代,Aurora致敬派克51的活塞上墨88系列。寫感非常非常好,不但柔軟,而且回饋感非常細緻,書寫時可以很清楚感受到筆尖接觸紙面的纖維。88系列有相當多型號,可以挑選後期一點的吸卡上墨筆款,寫感相同,但品相及使用便利度都比較好。 但….很久沒進到這支筆,所以沒有圖片可分享啊…..之後有進了店長本貓我再補上!
寫字情境用途:
常寫小字可選擇的筆尖:
若是用來日常使用,寫小字,例如寫手帳、寫帳本…..可以試試特殊筆幅的會計尖或EF尖。
- **會計尖 (Accountant nib 筆畫約0.1~0.2mm):**筆幅比EF尖還細,當時是設計給會計人員記帳在小小格子裡寫小小數字使用的,現代拿來寫手帳很適合誒。
- EF尖(超細):適合小字書寫,日本EF尖特別細,新手使用需要技巧
常需寫筆記可選擇的筆尖:
學生、上班族,常需要密集快速寫筆記,可以試試F尖。
- F尖(細):適合密集筆記,但需注意歐美與日本F尖粗細差異
鋼筆新手筆尖最佳選擇:
如果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書寫喜好,可以選擇最適中的M尖。
- M尖(中):最平衡的選擇,出墨適中,新手首選
喜歡寫大字,常需要大氣簽名的適合筆尖:
老闆們、主管們,平常需要常簽名或寫大字,就選B尖吧!
- B尖(粗):墨水流量大,色彩表現豐富,適合簽名和大字書寫
結語:這篇是簡單的依照基本的筆幅、材質、特性作為選擇筆尖的參考。鋼筆其實是很個人化的喜好,最好的筆尖不一定是最貴或最受歡迎的,而是最適合你個人書寫風格和需求的那一支。試過才會知道哪一支是專屬於你的鋼筆!就大膽的嘗試吧~
興趣使然的小店專賣老鋼筆,可以進來逛逛喔~
興趣使然的小店 老鋼筆交流Facebook粉專,日更分享老鋼筆小知識、老鋼筆小故事
興趣使然的小店 老鋼筆交流Facebook社團,有6000多位同好一起聊鋼筆唷~